《满江红》是岳飞写的吗

时间:2023-07-25 16:01:33 看历史网 我要投稿

  人们都知道,胺炙人口,流传千古的《满江红》词作者,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。但是,近代已故学者余嘉锡在《四库提要辨证》中的《岳武穆遗文》条下,却对《满江红》的作者是否宋代的岳飞,提出了质疑,他认为,这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(1536年)徐阶编的《岳武穆遗文》。在岳飞去世(1141年)后,此词从不见于宋、元人的记载或题咏跋尾,突然出现于400年后的明代中叶,这不能不令人生疑。同时,徐阶是根据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碑收录的,而赵宽对这首弥足珍贵的宋词之源流出处,却一无所言,这样,《满江红》也就来历不明了。再说,岳飞的儿子岳霖和孙子岳珂,不遗余力地搜求岳飞遗稿,但在他俩所编的《岳王家集》中,却没有收录这首《满江红》,31年后重刊此书时,仍未收入该词,岂不怪哉?据此,余嘉锡认为《满江红》可能不是岳飞所作,而是明代人的伪托。

  余嘉锡的考辨,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注意。着名词学家夏承焘于1961年撰文表示赞同余嘉锡的看法,并就词中“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”一句进行寻绎研究,补充余的论断。夏认为,贺兰山在今甘肃河套之西,南宋时属西夏,并非金国地盘。岳飞要率兵直捣的黄龙府,是在今吉林境内,“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,不应方向乖背如此!”夏承焘进而考证:在明代,北方鞑靼族倒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、凉一带,明代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,打了第一个大胜仗,因此,“踏破贺兰山缺”,“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,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。”这首词出现于明代中叶,“正是作这首词的明代人说当时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。”

  1980年9月10日,台湾省《中国时报》发表孙述宇的文章,着重从词的内容和风格上提出质疑。孙认为《满江红》是一首激昂慷慨、英风飒飒的英雄诗,而岳飞的另一首词《小重山》却是那样的低徊宛转、失望惆怅,两者的格调和风格大相径庭,不像出于同一人笔端,因而也怀疑《满江红》为伪作。

  针对上述论断,一些学者撰文提出不同看法,认为不能轻易怀疑《满江红》的真伪。理由是:一,贺兰山同“长安”、“天山”一类地名一样,可用作比喻性的泛称,岳飞是把贺兰山当作黄龙府。1980年12月15日香港《大公报》发表苏信的文章,认为西夏与北宋向来都有战事,派范仲淹经略延安府,就是镇守边陲,防御西夏的。这种对峙局面直至真宗、仁宗贿赂求和,才暂告安定。岳飞对这一发生在50余年前的历史,当然十分熟悉。《满江红》一词提到的贺兰山,是借指敌境也未尝不可,不能简单地当作违背地理常识。

  二,一些作品湮没多年,历久始彰,在文学史上是有先例的。如唐末韦庄的《秦妇吟》,湮没900余年才看到全文。古来私人藏书,往往自视为珍宝,不欲宣泄外人,因而某些珍藏的典籍手稿尚未公之于世时,虽有人竭力寻访,亦不可能备载无遗。再者,岳飞遇害时,家存文稿全被查封没收,后来虽蒙准发还,也并不齐全。岳飞冤死后,秦桧及其余党继续执掌朝政数十年,岳飞作品难以在当时传诵。元朝又有其民族压抑的缘故,所以,直到明朝,岳飞的声誉才更加隆盛起来。因此,岳飞《满江红》词不见于宋、元人着录,直到明代中叶才出现并流传,也不足为怪。

  三、文学史上两种风格兼擅的作家很多。如苏东坡,既写过“大江东去”这样雄浑豪放的名篇,也写过“细看来不是杨花,点点是,离人泪”这样情调幽怨缠绵之作。不能以《满江红》与《小重山》词的风格不一致,就断定《满江红》非岳飞所作。

  有人还结合词句,根据史实,考证出岳飞写《满江红》的具体时间。岳飞30足岁(1133年)执掌军事,“因责任重大,身受殊荣,感动深切,乃作成此壮怀述志《满江红》词。”故词中有“三十功名尘与土”一句。岳飞从军后,南征北战,至30岁时,“计其行程,足逾八千里”,故词中有“八千里路云和月”一句。岳飞30岁时置守江州,“适逢秋季,当地多雨”,故词中有“潇潇雨歇”之句。因而推断出,《满江红》词是岳飞“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,于公元1133年(宋绍兴三年)秋季九月下旬作于九江”。(李安《潇潇雨未歇——岳飞的〈满江红〉读后》,刊于1980年9月21日台湾省《中国时报》)

  《满江红》词究竟是否出于岳飞手笔?论者各抒己见,尚难定于一说。但即使是怀疑《满江红》为伪作者,也并没有抹杀这首词的价值和历史影响,都认为纵使不是岳飞所作,《满江红》也仍然值得流传下去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1. 宋孝宗为什么为岳飞平反

2. 岳飞的故事5则

3. 《满江红》是岳飞写的吗

4. 岳飞简介 岳飞生平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