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—1872年3月12日),原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湘乡人。中国晚清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。
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(1838年)中进士,入翰林院;后升迁内阁学士,兵部侍郎和礼部侍郎。咸丰二年(1852年),奉命前往南下主持乡试,途中其母去世,获准还乡,丁忧守制。曾国藩善于讲“道德”说“仁义”,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。咸丰三年(1853年)又奉谕组建湖南乡勇,即“湘军”。次年于田家镇大胜北伐的太平军。同治三年(1864年)攻陷天京。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。同治五年(1866年)被清廷赐予一等“毅勇”侯封号,也是文官中获此封爵的第一人。同年江南制造局成立。在此期间曾国藩还在安庆大营建立起官办学局,重印经史典籍。同治六年(1867年),曾国藩拜大学士。次年出任直隶总督。同治九年(1870年),奉命调查并处理“天津教案”。因其对西方列强采取谋求和解的策略,次年又被调回南京原任。同治十一年(1872年)曾国藩病逝。
曾国藩的崛起,对清王朝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曾国藩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,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,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。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,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变化。“外轻内重”的局面开始出现。曾国藩还创立晚清古文的“湘乡派”。与胡林翼并称“曾胡”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
太平军为扭转西征战局而进行的关键一战。 1853年,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,又派兵西征。西征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天京,夺取安庆、江、武昌这三大军事据点,控制长江中游,发展在南中国的势力。从1853年...
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。直到他的祖父曾玉屏时才成为当地一个拥有一百多亩土地的小地主,而他的父亲曾麟书43岁时才考取一个秀才。但是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一些灵异之事附会到大人物身上,对曾国藩也不例外。 ...
有一次李鸿章等人在湘军大营中闲谈,聊着聊着便扯到安徽人身上,语多调侃讥笑。 既称湘军,在座的自然是湖南人为多,为安徽辩护的就只有李鸿章,他孤军奋战,苦苦支撑,无奈敌方人多势众,渐渐就显出颓势。...
晚清重臣曾国藩死后,与他绝交的左宗棠为他写了副挽联:"谋国之忠,知人之明,自愧不如元辅;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"其实曾国藩也非常爱好写对联,其中更是喜欢为人盖棺定论——写挽联。 他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