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尔扎克背后的故事

时间:2023-07-11 21:22:49 看历史网 我要投稿

  弃法从文

  1819午,巴尔扎克中学毕业,进入大学学法律。在此期间,他先后两次在一家律师事务所里当助手,这里面的黑暗与腐败令他触目惊心,后来巴尔扎克称这些事务所为“巴黎最可怕的魔窟”。

  在当时的法国,围绕财产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多。因此,诉讼业务十分繁忙,律师、诉讼代理人等职业被看作是“铁饭碗”。巴尔扎克的父亲为孩子能够走上这条正道而十分高兴。

  但巴尔扎克却决定放弃这一切,他要当作家,这令家人非常不解。然而,20岁的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决定,并非一时的冲动。早在少年时代,他就爱上了阅读和写作。他一直保持着对哲学和文学的浓厚兴趣。到巴黎后,他又经常到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并在巴黎大学旁听文学课。顽强的性格使他立下百折不回的决心。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小伙子,巴尔扎克的父母最后只好作出一个妥协性的决议:给巴尔扎克为期两年的试验期,如果在这期间他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才能,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,他就必须抛弃这个莫名其妙的邪念,立即回到事务所。

  1819年夏天,巴尔扎克开始了他的“作家生活”,然而,孕育这位后来名扬四海的大作家的“摇篮”却不是敞亮舒适的房屋,而是巴黎贫困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人5层楼上的一间狭小的阁楼,穷陋寒酸,就像一座囚室。

  生活是极端困苦的,父母在试验期供给他的费用十分有限,他不得不对每个苏(法币的一个单位)的用途都作出周密的安排。即便如此,他还常常挨饿。他曾在给妹妹洛尔的信中诙谐地写道:“你那注定会拥有伟大荣誉的哥哥,饮食起居也像一个伟人一样,那就是说他快饿死了。”

  然而,这时使巴尔扎克最苦恼的并不是他的赤贫,而是迟迟找不到写作的方向。最后,他为自己选定了一个目标——诗体悲剧《克伦威尔》。克伦威尔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领袖人物,胜利后在英国实行独裁统治。在复辟王朝时期,巴尔扎克却选中这样一个题材,表明了这个年轻人的政治倾向,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幕之情。

  试验惨败

  像是战士听到了冲锋的号角,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战斗。没有白天,没有黑夜,没有休息,没有娱乐,巴尔扎克坐在那张破桌前,为了御寒他干脆坐在被窝里,写呀,写呀……饿了,啃几口干面包;困了,喝几口黑咖啡。除了购买必需的食品和用品外。他几乎从不离开他那鸽笼似的阁楼。为了未来的荣誉,他心甘情愿地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。经过半年多的发奋努力,巴尔扎克终于答完了他的“试卷”。

  在巴尔扎克家里举行了一次奇特的“面试”。“考官”是巴尔扎克的父母、妹妹罗尔和她的未婚夫苏维尔以及他们专门请来的朋友,一位是铁器商人,一位是外科医生。巴尔扎克卖力地读着诗句,考官们吃力地听着诗句……不知是“应试者”的诗写得太不高明,还是“考官”的文学修养太差,总之,这个近四个小时的朗诵会,越来越沉闷乏味。巴尔扎克的第一次文学尝试,最后以失败收场。

  失败虽然令他伤心,却没有使他绝望。回到巴黎那间阁楼,他开始意识到想获得文学上的成功就必须在经济上获得独立。

  无聊文人

  从此,巴尔扎克更加发愤地写作。用他母亲的话来说:“像一匹马一样地干着,简直是玩命!”一些光怪陆离的东西,就像开了闸的河水似的,源源不断地从他的笔端流出来,他写什么,完全由市面的行情来决定:历史的轶事,多变的情节,浪漫的故事……说它们像河水,不仅是形容其多和快,而且也说明没什么价值,随着岁月的流逝,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,甚至连作者本人也羞于承认这是出自他的手笔。

  这种无聊文人的生活,给巴尔扎克带来了一些收入,使他得到了些许的安慰。但是,他并没有从中尝到过创作的快乐。这绝不是他所热切希望的作家生涯。

  债台高筑

  1825年,巴尔扎克在继续写作的同时,与一位出版商合作,准备出版一套古典名家的精致袖珍本全集来赢利。最初列入计划的是17世纪的喜剧家莫里哀和寓言诗人拉封丹。苦心经营一年有余,巴尔扎克亲自写了序言,又请画家画了精美的插图,不料印刷的1000套图书,竟然只卖出了不到20套。

  这次倒霉的生意,使巴尔扎克欠债达万余法郎,其后,他又经营过印刷厂和铸字厂,结果是负债数字直线上升。到1828年,两个厂子先后倒闭时,巴尔扎克的债务已近6万法郎。在此期间,巴尔扎克不得不与各种各样的商人和债权人打交道,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他得以见识了这些铜臭人物的贪婪本相。

 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—段经商、借债、挣扎、奋斗,直到几乎因破产而身败名裂的经历,后来才有了《人间喜剧》这部伟大着作。

  警世箴言

 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,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,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。

  痛苦也有它的庄严,能够使俗人脱胎换骨。要做到这一步,只要做人真实就行。

  一语识人

 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,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;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,巴尔扎克是佼佼者。

  ——法国作家雨果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1. 沈从文认真读书的故事

2. 巴尔扎克背后的故事

3. 中国最出名的4对师生恋

4. 巴尔扎克:一生有还不完的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