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?关于插柳各地有什么传说

时间:2022-03-19 09:27:18 看历史网 我要投稿

  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种说法:原来中国人以清明、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,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,而插柳戴柳。下面历史故事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
 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。受道教、佛教的影响,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,而称之为“鬼怖木”,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的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。道士在这一天也会斫伐柳树的东南枝,祭炼成柳簪的习惯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里说:“取柳枝著户上,百鬼不入家。”清明既是鬼节,值此柳条发芽时节,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。

插柳

  插柳含义

  “插柳”“折柳”有三重含义:一表惜别,因杨柳飘悠,似有依恋之情。《诗经·采薇》中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"和无名氏《送别诗》中"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"的句子,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二表挽留,因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。汉代文物专著《三横黄图》上有关“霸桥在长安东,跨水作桥,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”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《春夜洛城闻笛》诗中的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”说的即是此意。

  三表祝愿,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,"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",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。清代褚人获的《坚瓠广集》上明确解释说:"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,非谓津亭所便,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,望其随处皆安,一如柳之随地可活,为之祝愿耳"。

  民风民俗

  每年4月4日或5日,是中国三大冥节之一——清明。清明节春光明媚,绿树成荫。人们在这一天踏青、扫墓、上坟。人人都要戴柳,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。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?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。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。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,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。但因为生活不轨,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,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。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。每年清明节,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,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。

  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。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,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。宋元以后,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,人们踏青玩游回来,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。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,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。春节气候变暖,各种病菌开始繁殖,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。

  各地传说

  “插柳”和“折柳”都是我国的民俗。每年立春之后的寒食节,家家户户门前插柳,一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臣介之推的。据说他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,割股作汤,忠心耿耿。后来重耳作了国君他却被遗忘了,他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,最后被大火烧死在山中的枯柳树下。人们插柳,说是替他“招魂”。

  清明节男女头上戴柳、车马轿上插柳还有一说,是为了踏青迎春,象征吉利,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成皓首”说的就是这回事。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一番传说:明朝末年,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,一妇女抱长男而逃,丢幼男于不顾。

  张使人问其故,女答曰:“长男为别人委托,幼男是我亲生,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”。张听后倍受感动,遂对她说:“义军不杀百姓,不用逃跑、害怕”。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。让她通知乡亲们:“门前插柳,说明不是贪官污吏,决不相害”。所以,重庆家家插柳,沿习至今,还有一条街叫“杨柳街”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1. 清明节插柳习俗

2.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

3. 于谦妙对对联的故事

4. 2022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吗

5. 清明节适合去哪里旅游